联系方式

首页 > 翡翠雕刻

阜阳汉玉毛雕技术

时间: 2010-12-03 01:14:59来源:意绵绵珠宝

    在我国五千年玉器发展历史中,汉代玉器以其标新立异、雄浑豪放的辉煌,成为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。“文景之治”的繁荣富足、武帝时国势的强盛,都促使西域诸地玉料由“丝绸之路”畅通无阻、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入,为汉玉高水准地选料、制作及品种、形制的不断变革提供了条件。400年空前发展的汉代玉器几乎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玉器的传统风格,其主流由过去的礼器大宗渐变为丰富多彩的葬玉和佩饰。汉玉在传承突破、变革创新的历史锻铸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它以纹饰线条考究、朴实粗犷、刚韧遒劲、简洁奔放明快的魅力和特征,千百年来备受世人青睐。安徽阜阳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具有典型汉代风格的精美玉器.

  鎏金描金铜底座玉杯。玉杯由玉质杯体和铜底座两部分组成,通高8.1厘米。杯体直口,圆筒形,高3.9厘米,口径4.9厘米,厚0.2厘米,由整块羊脂白玉镟切琢磨加工而成,玉质致密细腻,油脂感强,局部有少量条状浅褐色沁斑。杯体底口内敛,牢固嵌纳于铜座口沿浅槽壁内。铜座高4.6厘米,上部承托杯底,下部做成喇叭形圈足,足径4.2厘米。铜座内壁鎏金而成杯底,外壁描金,顶腹描绘成一对伸翅应龙,昂首屈身,张牙舞爪,矫健腾空,极具动感。喇叭形足部绘变体云纹,与上部应龙相配以示其翔腾云中。圈足底绘柿蒂纹,乃取吉祥之意。铜底座描金线条勾勒交错,流利奔放,组合图案瑰丽生动、光彩夺目。杯体与底座贴合浑然一体,整器比例协调、雍容华贵、高雅精致。底座描金采用深黄、淡黄两色,深黄色为赤金粉末,淡黄色为赤金、白银两种粉末调和而成,两种颜色配合使用使图案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,这种描金手法在汉代及汉代以前还是不多见的。玉杯1975年出土于涡阳石弓山西汉中期王室崖墓。

  游丝毛雕玉人佩。与鎏金描金铜底座玉杯同出土于涡阳石弓山王室崖墓。通高5.8厘米,宽3.3厘米,中部厚1.1厘米,边厚0.15厘米。玉呈青白色,通体浅褐色沁,正中有一上下贯通穿孔,孔径0.13厘米。玉人脸扁圆形,悬瞻鼻,杏仁眼,八字胡,缄口静穆。头着三梁通天冠。汉代通天冠多前倾,玉人限于扁圆雕刻,无法制作前倾的通天冠,便采取冠梁倒于一边的处理方法示其高大。冠额前装有金博山,谓之金颜。冠下露发,颔下系冠缨,十分规整。身着广袖菱纹博袍,腰束宽带,双手袖于内衣筒,交领右衽。领、袖及裾衽皆加缘,缘上饰刺雷纹和勾云纹。背后曲裾向右斜掩,下着绣花裤,足有履。前身腰带正中系一长带,下垂玉璧。颔下左右出一饰物,有人认为是一横木,名枚。《周礼·秋官·衔枚氏》谓衔枚氏掌司嚣,释曰:以衔枚不得语,是止嚣之官。郑注:“枚状如箸,衔之,有结项中。”疏:“,即两头系也。”孔诒让《正义》将此引伸为:“衔枚于口,组系两头,分钮于项,有违戾结碍之意。”作为佩玉形状,似为戒己,明哲保身,洁身自好。

  玉人佩的雕琢、轮廓都用粗线条,其他如佩戴、袍上纹饰则用微细纹处理。胸前佩玉、头上发丝,不加细视,难以看清,然细审之后,这细如游丝的线条,弯曲有度,若断若续,却又十分清晰。西汉后期出现的这种使用密排短阴刻细线雕琢动物肘部、卷云纹云头、鹰的羽梢及人的服饰等部位的表现技法称作“游丝毛雕”。这种线条雕刻刚劲有力,弥补了平面雕所表现的图案立体感不足的弱点,凡汉代精细器物上大都刻有这种细若毫发的阴线纹。

  玉舞人佩。I式:通高4.4厘米,头部宽1.9厘米,由片状玉料平雕而成,玉呈青白色,通体无沁,底部有一穿孔,孔径0.11厘米。玉舞人体态清秀,圆脸,眉上挑,目平视,缄口,平顶不饰发。身着拖地连体长裙,交领裾衽,宽带束腰,直筒长袖,袖末端绘一组平行线作摆。右袖上舞罩于头顶部上方,左袖右摆于腰带下,体右曲,作翩翩起舞状,动作夸张。玉人纹饰不多,仅以简约阴刻线勾勒身体、服饰及面部五官轮廓,却雕琢得流利细软,洒脱飘逸,颇有汉玉饰朴实、简洁、粗犷、生动之神韵。

  Ⅱ式:玉料形制、质地及雕琢特点与Ⅰ式雷同。体态、服饰、五官轮廓线更加粗简模糊,头顶部更平齐,不着发,无眉,目视下垂而专注起舞,身体微胖。通高3.8厘米,头部宽1.8厘米。

  这两件玉舞人,经文物部门几次鉴定均认为是战国遗物,笔者颇惑然。战国玉舞人从见于著录的传世或出土材料看,其五官、服饰、发式的雕琢特征与汉玉舞人区别还是明显的。这两件玉舞人与战国同类物所表现的那种饰精细秀发,着华丽服饰,面部五官细腻,通体纹饰雕琢精致细密、圈曲相连,尤其袖口、裙边、腰部飘带精刻弯勾纹的风格特征迥异,而极具汉玉雕工粗糙、简洁奔放、生动传神、朴实无华的特点。正疑惑难解之际,承蒙刘海超馆长相告,方知两件玉舞人均系1969年4月从临泉西郊古城曾庄农民手中征集入藏,并没有出自战国墓葬的原始凭据,于是心中释然。今将两件玉舞人改断为汉器,是否妥当尚需专家斧正。

  玉虫含蝉Ⅰ式。长6.5厘米,头宽3.3厘米,由羊脂白玉雕琢加工而成,玉质致密细腻,表层布满土沁。蝉作伏卧形,体中部略厚,两侧较薄,两面分别饰蝉体背腹器官纹。背以两硬弧线刻出素面闭合双翅,圆头顶,双目外凸。腹部由上而下刻六条阴线,中部从头至尾四阴线交叉,上粗下细。腹至尾尖刻几道横纹。刀法直雕与撤刀并用,阴刻线刚挺锋利、粗犷简洁,寥寥几刀,尽显“汉八刀”丰采神韵。器表抛光平滑细腻。1963年出土于阜阳县南郊汉墓,同墓出土有“九窍塞”多件。

  Ⅱ式:长5.8厘米,头宽2.8厘米,形制雕工与Ⅰ式雷同。玉青白色,背腹均有散点状土沁斑。1974年颍上县王岗郑小庄出土。
 

分享到:

您可能喜欢

最佳拍档

缅甸天然A货冰糯种翡翠葫芦挂件

3900包邮
jia
恭喜发财缅甸老坑天然翡翠A货如意挂件

恭喜发财缅甸老坑天然翡翠A货如意挂件

1716包邮 ¥1950
jia

共计:¥5616

共省:¥234

最新资讯